欣傳媒/蕭介雲/臺北報導-2013年08月05日

「臺灣10大夜市美食PK活動」票選活動已經結束,觀光局今(5)日公布,獲得民眾青睞的10大夜市美食分別為經典類的蚵仔煎、雞排、臭豆腐、鹽酥雞、生煎包、豬血糕,以及創新類彈牙又鮮美的干貝燒、酥炸大魷魚、月亮蝦餅、巧蕉王。 

5f551ff9a1920dad
10大夜市美食出爐,分別蚵仔煎蟬聯經典類王座,彈牙又鮮美的干貝燒(如圖),獲創新小吃類的人氣王。(記者蕭介雲攝)


這次活動共吸引 20121 人上網投票,總投票數高達 176348 票,奪得榜首的蚵仔煎在2007年「遠見雜誌」民調最能代表「臺灣十大小吃排行榜」即是第一名,此次再次蟬聯夜市美食人氣王,可見仍然受到大家的喜愛。

觀光局表示,這次經典類入選的名單,也出現2012年CNN推薦臺灣40大美食名單中,由此可見大家對於夜市美食的看法與喜好一致。

由於此次的主題鎖定在夜市小吃,先前深受大家喜愛的蚵仔麵線、滷肉飯、肉圓等代表臺灣特色的小吃並未入榜,取而代之的是易於攜帶、可邊吃邊逛夜市的雞排、生煎包、鹽酥雞、豬血糕。

臺灣四面環海,大家對於海鮮美食也多偏愛,由蟬聯夜市美食人氣王蚵仔煎及創新類獲得入榜的干貝燒、酥炸大魷魚、月亮蝦餅即可得知。

士林干貝燒新鮮彈牙,現炸的酥炸大魷魚鮮脆多汁,配合多種醬料,令人愛不釋手,其他的美食如大餅包小餅、鼎邊銼、棺材板、天婦羅並未獲入選,觀光局分析說,因為這些夜市美食代表著地方的獨特口味,雖然獲得許多人的喜愛,但是終究不敵大多數夜市都可以吃的到美食。


據傳蚵仔煎是先民困苦,在無法飽食下所發明的替代糧食,是在貧窮社會之下所因應而生的創意美食。

將新鮮蚵仔淋上調和太白粉與地瓜粉的粉漿,加上蛋、青菜下平底鍋以大火油煎,食用時再淋上特調的酸甜醬汁,味道香郁,令人垂涎,是臺灣夜市相當普遍的一道小吃。

蚵仔煎最早稱為「煎食追」,是臺南安平地區老一輩都知道的傳統點心,是以加水後的蕃薯粉漿包裹蚵仔、豬肉、香菇等食材所煎成的餅狀物。

相傳荷蘭攻占臺南安平地區時,鄭成功率軍攻打,欲收復失土,荷蘭軍隊節節敗退,荷軍盛怒將其食糧藏匿起來,鄭成功軍隊於是就地取材,將臺南當地特產的蚵仔,混和地瓜粉加水煎成餅吃,後流傳下來,成為臺灣流行的小吃。

雞排表度酥香脆,內裡鮮嫩多汁,除是臺灣最夯的國民美食之一,也是夜市不容錯過的臺灣小吃之一。除此,更讓臺灣養雞戶從而得到商機。

雞排與一般速食店常見的炸雞塊不太相同,選用雞胸肉,經搥打成片狀後用醬料醃漬,再裹上一層麵包粉下鍋油炸。起鍋後,灑上胡椒粉,酥脆的外皮與香氣溢滿的肉汁,美味滿分,不容錯過。近年來雞排吃法與種類越來越多元,有包裹著香濃起司,有搭配水果的特色雞排,或以炭火燒烤的炭燒雞排等,抓住饕客多變的味蕾。

臺灣雞排雖僅問市二十餘年,但每年求新求變,研創出各種特殊的口味與烹調手法,灑在雞排上的調味料也變化多元,除傳統的胡椒粉外,還新增海苔、芥末、辣椒、梅子等。此外,也研發不同雞排的醃漬方法,如以蜂蜜為基底的蜜汁雞排,或是以中藥調味的雞排,在在見識攤家的創意美食魔法。

臭豆腐有人覺得「臭」,有人認為是「香」,分為油炸、清蒸、麻辣、碳烤四種吃法,是來臺觀光客又愛又怕的一道著名夜市小吃。

許多人對撲鼻的臭豆腐味往往不敢嘗試,但一旦入口淺嘗,便難忘其特殊滋味。以油炸臭豆腐最為普遍,只要將已發酵的臭豆腐直接放入熱油鍋中將表面炸酥,起鍋後剪成入口大小的四小塊,再搭配酸甜泡菜一同食用,就可嘗到外皮酥脆、內部蓬鬆的特殊口感。

臭豆腐是一種豆腐發酵製品,分為臭豆腐乾與臭豆腐乳兩種,臭豆腐乾較受歡迎,臭豆腐乳則是臭豆腐最早的雛形。

據說清朝(西元1644─1911年)時,安徽舉人王致和赴京趕考名落孫山,留在京城經營豆腐鋪。一日生意欠佳剩下不少豆腐,便切成小塊灑鹽曬乾,打算製成豆腐乳存放過,沒幾天卻發現豆腐呈青色狀,成為臭豆腐最早的雛形;爾後,因香氣特殊,口感獨特,曾作為御膳小菜送至宮廷,受到慈禧太后喜愛,欽賜名為「御青方」。

還有另一說,明太祖朱元璋(西元1328─1398年)年少時曾煎製豆腐裹腹,味道不佳,卻久久難忘,之後起義時,特命廚師製作犒賞軍隊,油煎豆腐逐漸於安徽傳開,成為今日風味特殊的傳統美食。

臭豆腐不斷創新,如麻辣臭豆腐,加入大量辛香料;知名的「臭臭鍋」將鴨血與酸菜、肥腸一同與臭豆腐燉煮,風味迷人,是臺灣特有的吃法。

鹽酥雞泛指食材經油炸後灑上胡椒鹽的零嘴小吃,除雞肉外,還有甜不辣、花枝、香菇、薯條等各式食材可供選擇,是臺灣夜市最常見的小吃之一。作法簡單,選用雞肉等食材,裹上麵粉漿下鍋油炸,起鍋後加入胡椒鹽或辣椒粉等調味,再放上稍微油炸過的九層塔即可享用,香、酥、脆,擋不住的好滋味,讓人吮指。

豬血糕為米血糕之一種,米血糕亦簡稱米血,為使用糯米和動物血(如豬、鴨)所做成的一種臺灣傳統米食糕點。豬血糕是臺灣北部的傳統小吃,而臺灣南部多是以鴨血糕為主。豬血糕分為蒸、煮、炸、滷等烹調方式,最受歡迎的方式為將蒸熟之豬血糕在其外裹上一層店家的特調醬汁及厚厚的花生粉與香菜,是一道臺灣味十足的小吃。

米血糕源自中國南方的一種米食糕點,華人多以米食為主,隨著福建移民移入臺灣,常利用蒸、煮等方式來改變米食的型態。早期社會農家常飼養豬、雞、鴨專供逢年過節時祭祀使用,故早期要食用肉類相當不易。鴨肉可滋陰補虛,昔日因生活困苦,物資缺乏,因此農家在殺鴨之後,基於節儉及補充營養,會用器皿盛米和鴨血蒸熟,再沾醬食用,漸成為平民小吃,又名「鴨血糕」。但鴨肉價高,養育費時,供不應求,而雞血不易凝固,於是漸以豬血取代,成為「豬血糕」。因此,米血糕是「豬血糕」與「鴨血糕」的別稱。

臺灣出現豬血糕應該是在二次世界大戰(西元1939至─1945年)結束後,在臺北大稻埕豬隻屠宰場所發展出來的小吃。因當時臺灣生活清貧,又血中富含營養物質,故許多人大清早即趕到屠宰場,向商家討不要的豬血帶回家蒸煮或是加湯成為豬血湯,在市集推出後大受歡迎。



【延伸資訊】
活動官網:http://www.tcff.com.tw/2013tcff

更多夜市美食,請上【從傍晚到深夜都不用愁肚子餓】專輯
http://www.xinmedia.com/n/featurestory_list.aspx?collectionid=73

arrow
arrow
    創作者介紹
    創作者 Mr. River 的頭像
    Mr. River

    異邦人旅札

    Mr. R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