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聯合報╱劉梅君、陳思佳、李芸婷】
劉梅君/臺灣醫療改革基金會董事長(臺北市) 
陳思佳、李芸婷/臺灣醫療改革基金會研究員(臺北市)

廿五日聯合報頭版以「臺灣老人愛吃藥」為題,報導健保統計結果,全臺有三萬多名常跑醫院的人,其中不乏患有多重慢性病的老人,出現重複用藥等嚴重問題。

臺灣老人真的是愛逛醫院、愛吃藥?還是我們的就醫用藥制度設計失當,加上健保管理失靈,迫使老弱的銀髮族,既吃力又得多花錢地到處就醫領藥?

根據醫改會二○○九年分析,全國八十四家公立醫院中,竟高達七十三家開立慢性病連續處方箋的比率不及格,讓許多領取固定用藥的老人得經常回診,許多大醫院淪為「領藥門診」,推估老人因此得多看了七十八萬次門診,多付了四億四千萬元費用。這還不包括健保多付出的診察費,老人整體的就醫次數與費用,當然降不下來。試想,如果有慢性病需固定用藥的老人可以三個月才去一次醫院,誰願意「拚老命」三番兩次跑醫院呢?也不禁讓人聯想,醫院是否想藉此多收掛號費呢?

老人重複領藥的問題,更不能隨便賴給專業資訊不足的長者。老人本就慢性病多,但國內家庭醫師與藥師制度長期闕如,老人整合門診僧多粥少、城鄉差距大,論人計酬與轉診制度更總在醫界利益擺不平與政府沒決心等因素下空轉多年,迫使老人得多科掛號或輾轉就醫。

國內不少藥名標示仍不清楚,難苛責老人沒清楚告知醫師所有服用的藥名,加上健保局未嚴格要求醫師登錄與查核病人健保IC卡內的用藥紀錄,導致重複用藥比率當然高,更讓老人背負著「藥命」的風險。醫改會推估過,IC卡把關不靈光,光是重複用三高藥就讓健保浪費廿七億元藥費。而臺灣以藥補醫的支付制度,更是導致藥費占老人醫療費用一半以上的主因;而非老人愛吃藥。

老人的每顆健保用藥都是得經醫師開立、藥師發出,並由健保局審核管理。把老人藥費偏高這筆帳算在老人頭上,實不盡情理。希望政府好好檢討如何建立更嚴謹的健保控管機制,減少醫藥界利用老人就醫吃藥來衝量賺業績的誘因,並搭配老人整合照護體制,才能解決問題。千萬別再以老人愛看病吃藥當藉口,企圖掩蓋整體醫藥利益共謀和政府醫藥管理體系怠惰失能的事實。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River Mars 火星河 異邦人
    全站熱搜

    Mr. R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