捨愛其誰  

電影由安德烈斯凡伊爾(Andres Veiel)執導,榮獲柏林影展的「創新精神獎」(亞佛瑞德鮑爾獎 Alfred Bauer Prize),
描述德國二戰後的歷史傳奇人物-納粹詩人之子柏瓦偉斯伯(Bernward Vesper)
與其女友古德倫安司林(Gudrun Ensslin)一段轟轟烈烈的無名婚姻與極富悲劇色彩的愛情。

二戰過後,德國淪為盟軍佔領區,企圖擺脫大屠殺罪名以及二戰陰影的德國還得面臨共產主義企圖赤化整個世界的壓力,
美國、俄羅斯、越南、古巴等國的表現令德國境內感到不安。

片中古德倫安司林與柏瓦偉斯伯兩人在大學時認識,
從一同研讀文學、相約經營出版社,到發展熱戀,還不約而同以「三角何妨縮成一直線」的三角戀愛關係,
為當時混亂的社會背景所畸化的墮落價值觀下了註解。
兩人共同的興趣是熱愛談論政治,也因為各自求好表現,卻演變成為互相激化對方,
以至於兩人的交往過程中一度分分合合。後來有了孩子,出版社的工作也看似有不錯的發展,
但隨著共產主義的赤化、越戰的反美浪潮以及各種遊行衝突的激升,兩人卻用自己的未來加碼積極投入反對活動,
為了求更積極做為的後果是,柏瓦跟不上古德倫的腳步,出版社也瀕臨破產。
加上古德倫與小她三歲的反動運動主腦安德列亞斯巴德(Andreas Baader)的姊弟私戀,因著安德列亞斯對反對運動的無比衝勁,
令女主角
古德倫安司林著迷,最後她選擇放棄了家庭,在結束與柏瓦的愛情後,
投身早期「赤軍旅」(RAF),積極獻身左翼反對運動、冀望能夠有所成就,將一生豪賭在反對運動上。
被古德倫抱怨明知道二戰德軍的錯卻還從軍的父親曾說:「我的女兒古德倫是我的兒女中最愛,卻也是最叛逆的一位。」
一語似乎預告了古德倫的革命不歸路。


柏瓦身為納粹作家之子,早期熱衷政治,對社會改革有著滿腔熱血,到頭來也終究未能抵擋時代猛獸的洪流。
原本對於海明威的表現像個旅遊作家深感不屑,自殺後卻留下一本未完成的小說,書名就叫做《旅程》,
於他死後六年出版。這位左派出版編輯與作家,就在生命臨終之前反倒幽了自己一默,也選擇走上了海明威的道路。

電影帶給我們的訊息中清楚說明了過激的反對運動所帶來的反作用力是一般人難以想像與承受的,
造成的傷害更是難以估計,
況且世界局勢每天都存在著詭譎的變化,尤其當今為資訊爆炸的時代,恐怖攻擊時有所聞,
任何意外均足以牽一髮而動全身,
我們除了對當時的時空背景表達同情之餘,
也可令我們好好深刻地反省、警惕與包容。

arrow
arrow
    文章標籤
    捨愛其誰 海鵬影業
    全站熱搜

    Mr. Riv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